新晃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3-10 10:44 信息来源:新晃县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完成好“三农”基本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坚决守住保障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两个底线”,突出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社会治理有效“三个目标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一)保障粮食安全
1.抓好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2万亩以上,产量8.1万吨,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良田”创建。
2.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000亩,确保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7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稻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确保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提升1%以上。
3.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严格落实“菜篮子”工程,保障农产品供给。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完成农产品安全监测“双认证”工作。
4.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52万亩。实施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3000亩,恢复耕地1000亩。狠抓受污染耕地治理,完成3200亩严格管控区退出水稻种植和1.26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抓好耕地抛荒治理,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进一步健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施策,分类细化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帮扶、早救助。针对发现的存在致贫风险的群体,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分层分类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给予产业就业帮扶。
2. 抓好产业帮扶。支持脱贫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带动能力,加强到户帮扶。
(三)乡村发展
1.抓实特质农业发展。聚焦黄精、黄牛产业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百村万户十万亩”种植行动,力争以黄精为主中药材种植达到7万亩以上,全力打造全国重要黄精生产基地。新改扩建黄牛规模养殖场11个以上,完成冷配2万胎次,新增能繁母牛2000头以上;实施肉牛肉羊提质增量工程,建设新晃黄牛综合交易中心和新晃黄牛核心资源场;落实6000亩以上烤烟种植,新建密集烤房110座,实现烟叶产量1.5万担;完成“侗藏红米”种源繁育50亩,种植面积1500亩,探索与资本市场合作路径,加强东魁杨梅抚育管理,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加快设施蔬菜和龙脑产业转型发展。
2.推进“六大强农”行动。特色强农行动。按程序创建并认定县级产业园。产业融合强农行动。新建冷链仓储设施3个,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新认定县级示范农机合作社1个。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开放强农行动。组织企业参加省农博会、东博会。人才强农行动。开展高素质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相关培训9000人次,发挥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品牌强农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抓好新晃黄精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以上。科技强农行动。主动对接省级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院士农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打造智慧农机。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和种子市场专项监督行动,促进种业安全。
3.抓实优质湘猪工程。出栏生猪25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1.6万头;生猪千头以上规模场达到12家;绿色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实非洲猪瘟常态化监测,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达到70%以上。完成标准化生猪定点A类屠宰场项目建设,年屠宰生猪量达到4万头。
4.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新晃县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落实,巩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成果,确保138个行政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力争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16个以上。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构架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修改完善137个村庄规划。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面建成运行8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新增分类垃圾桶2000个。以“八整洁”为重点,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域性“一轴多点”示范创建,新增向家地村、老黄冲村两个县级示范点,每个乡镇新打造一个示范点。
(五)社会治理
以“1+4”“党建+微网格”统筹推进社会治理。推广“屋场会”、“十户一体”等乡村治理模式,切实加强乡村治理模式经验典型宣传。推进乡村德治,发挥好农村“一约四会”作用,积极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创建。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清廉乡村(社区)创建,完善“党建+微网格+清廉乡村建设”工作模式,推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畅通各村“为民服务微信群”诉求渠道。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定期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推进机制,组织攻坚重点任务,谋划推进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政策。
2.⠼/span>强化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整优化衔接资金支持方向,确保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占比达到65%以上且高于2022年。
3.强化人才保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乡土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
4.强化改革保障。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